《财经》新媒体 黄姜片/文
8月23日,星期六下午,山西省委临时召开常委会。会议由省委书记袁纯清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小鹏,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协负责人出席。会议带着鲜明的“应急”色彩:
当日上午11:57,中纪委接连发布两条消息,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聂春玉和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自十八大反腐风暴以来,山西已有金道铭、申维辰、杜善学、令政策、陈川平、聂春玉等6名省部级高官被查,其中包括4名省委常委,是名副其实的反腐“重灾区”。
自今年以来,告急的不仅是山西官场,2014年上半年,山西经济增长仅为6%。
集体腐败窝案之山西版,不同于四川等省份。梳理落马的山西官员,几乎每一个都是倒在了煤上,其背后实则是十余年来山西煤炭开采的狂飙猛进,煤炭作为政府手中掌控的自然资源,为山西官商的结合提供了丰润的土壤。
这个集团迅速膨胀的财富,带来各种荒诞,炫富和黑恶势力横行。但无以掩盖这个集团强大背后的脆弱本质:伴随着资源环境矛盾的日趋加剧,社会矛盾恶化成患。待至反腐风暴来袭,血煤之上危如累卵的山西政商联盟迅速土崩瓦解。
危险的联盟
以煤炭为核心资源的山西资源型经济,以权力和资本联姻为标志,两者的结合打造了一个官商高度一体化的山西帮,他们互帮互助,形成了一个高调的财富帝国,和一个盘根错节的地方权力王朝。
这个联盟的危险在于,资本和权力均失去了应有的控制,迅速膨胀成害。比如,山西的历次煤改,演变成了财富帝国和权力王朝自嗨的游戏,受益者都是这个联盟,而大部分老百姓只是损失的承担者,最具体的表现是山西过渡透支的自然资源和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
本世纪初至今十年,煤改经历了从“去国有化”到“国进民退”的诡异轮回。从“血色小煤窑”到“国有大矿大难”,安全生产是山西煤矿始终难解的结。
为了减少矿难,中央政府责令私人煤矿逐次提高矿井规模要求和安全标准;但地方政府为了鼓励煤老板追加投资,“只要足额缴纳资源价款,煤老板们就可以将手头的矿一直挖到没有”,这些政策导致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山西,加之煤价一路高升,“山西煤老板”凭借强有力的地方权力网络而鸿运当头。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就有9位山西富豪。
2008年,暴风骤雨般的煤矿重组席卷而来,随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启动,山西政府计划将煤炭企业数量从2200个减少到100个左右;年产量不到300万吨的煤矿,将被山西省境内的大型煤炭集团兼并重组。
但是,山西的小老板们,凭借着娴熟的江湖经验,驾轻就熟的地方政商网络,继续游走在山西财富帝国的边缘:他们多以官员参股的形式,攫取着煤炭资源,参与小煤矿开发。
而真正晋商大佬,则泰山压顶,岿然不动。在2013年“胡润百富榜”上,中国排名前一千位的富豪中,企业总部位于山西的山西富豪为22人,至少16位都涉足煤炭、焦化、冶金这三大产业,个人或家族资产在20-80亿元,这些晋商们再现了历史上“官商同盟”的辉煌,极好地阐述着“政商结合”代代长青。
6月19日令政策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则彻底拉开了山西官场的口子。令政策长期主政要害部门发改委,并且朝中有人,办事神通。其给山西资源大省的发展格局打下烙印,依此山西亦形成旁根错节利益网络。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省的副部级官员,令政策亦深度参与到煤炭改制。早年间,山西掀起“煤改飓风”,推动山西煤炭业产业整合与发展。当时令政策便担任能源产业基金领导小组副组长,推动市场化运营的股权基金、信托等在山西参与煤炭企业重组。
十字路口的山西
“山西帮”盘根错节,其全盛时期,几可通天,掌控着山西煤改方向,如今连根端起,不得不令人反思山西十年煤改。
改革开放后,凭借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新晋商”以煤老板的面目再度“崛起”。煤炭资源几乎是大半晋商的摇钱树,然而,因挖掘“黑金”而高飞猛进的“黑色GDP”背后掩盖不住“血煤”之殇。
2007年,时任山西省发改委主任的令政策在两会上侃侃而谈:“十六大以来,山西省委明确提出‘不要污染的GDP,不要带血的煤’,打响了生态保卫战。五年来,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达48.6%。今年上半年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山西减排二氧化碳幅度位居全国第一。”
不过,根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玉林教授的研究,十余年来,由于山西煤炭推动的政商结合,导致山西百万农村人口的用水危机,导致山西环境污染居于全国前列,他将这些问题概括山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战争”。
山西煤商狂飙的十余年,其实亦是中国市场经济走过初期的“野蛮”,开始形成产业规模、争夺全国市场份额,作为煤商的大本营山西,地方的扶持是其做大的基础,这就不可避免导致官商的深度结合。在此背景之下,地方性的利益和权力联盟疯狂生长,以至于山西成为反腐最重的灾区之一。
危险的联盟瓦解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山西的资源经济将如何发展,如何根本杜绝新的联盟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