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应对新机遇新挑战的客观需要。
一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复杂环境中,爬坡过坎,任务艰巨而繁重。推动经济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结构向中高端升级、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保证经济发展顺利步入“新常态”,决策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要准确研判发展态势,保证及时正确决策,有效破解发展难题,迫切需要更广泛、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撑。智库的首要职能就是服务于决策。加强智库建设,更好地发挥专家学者作用,更充分地凝聚民智民意,将有力支撑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推进国家治理变革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的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将使国家治理内容、主体、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要适应利益格局多样化、信息来源多极化、价值判断多元化趋势,国家治理包括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都需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社会参与,形成现代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国家治理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按照“两个百年”的战略部署,“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既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又要为后小康时代进行战略谋划。实现中国梦,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既需要增强经济等硬实力,也需要提高文化等软实力;既需要保持国内稳定和谐,也需要提高国际影响力。从中外历史看,智库在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家话语权、提高国家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智库于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伴随着美国崛起,成为美国话语权的代言人、影响力的放大器。面对国际环境和大国力量对比关系的深刻变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就必须加强智库建设,发挥智库在对外交往中的桥梁作用,通过智库的研究交流和沟通阐释,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好形象,发出中国好声音,推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推动中国文化价值影响世界。
智库又称思想库、智囊团等,主要是指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服务政府决策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具有公共性、客观性、专业性和开放型的一般特点。《意见》提出,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格局。这就是说,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方向上既要遵循智库发展的一般规律,准确完善智库功能定位,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始终坚持智库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作为重中之重。我们要建设的智库又是“新型智库”,它不同于过去一般的研究机构,而是要在智库的特质上大胆探索创新,从思想观念、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制度规范等方面推动智库改革,提高智库研究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履行智库职能,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决策“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参谋助手。
从功能定位上看,《意见》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标准和要求。智库要在为政府提供咨政辅政服务、为社会提供理论观点和解决公共事务方案、为国家提供公共外交宣传等方面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资政辅政的智囊机构,针对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开展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创新理论和引导舆论的社会服务机构,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向决策者反映社会意见,在作出重大决策后对公众进行准确规范的诠释,增强公共政策的社会效果。智库还应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开展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充当“宣传和交流大使”,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是高层次人才的储备机构,提供思想产品需要汇聚不同领域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开展高强度、智力密集的研究工作也能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畅通人才流动,吸引和储备人才,是智库发展需要,也是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智库建设并不遵循单一模式,而是有不同类别。既有国家财政提供经费来源的官方智库或官助民办的准官方智库研究机构,也有高校创建的研究性机构或研究团队为主体的高校智库,还有社会公共基金兴办的非营利性民间智库。在特定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成立的营利性研究机构或咨询公司,也可以在公共政策领域发挥作用。《意见》提出,要按照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要求,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这就需要从我国智库建设现状和实际出发,遵循基本标准,突出优势特色,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并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
《意见》提出,我国的智库发展时间短,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制度安排和整体规划,智库数量不少但水平不高,跟不上形势变化,不适应决策需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不同类型、不同性质智库分类改革,科学界定各类智库的功能定位。例如,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要重点围绕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国情调研和决策咨询研究;高校智库要着力建设一批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软科学研究基地;科研院所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提出咨询建议;社会智库也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不同类型的智库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专业,形成优势。要集中力量“把一壶水烧开”,创出自己的品牌,打出自己的特色,在一些重点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意见》还就深化智库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可谓亮点纷呈。要深化研究体制改革,建立长期跟踪、持续滚动资助的长效机制。完善不同类型智库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建立智库竞争、激励和合作机制。深化智库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改革,建立与国际知名智库交流合作机制。《意见》同时强调,要健全制度保障体系,从信息公开、决策意见征询、政策评估、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为智库发展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高度重视,加强引导,从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保障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推动智库健康有序发展。
《意见》提出,支持国家行政学院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纳入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推动教学培训、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决策咨询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为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为学院智库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国家行政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借这股东风,把学院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既是贯彻落实《意见》的重要任务,也是学院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学院要在梳理总结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智库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增强智库服务功能。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及时提出客观专业、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积极主动对重大战略、公共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发声,正确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热点,引导社会舆情。
二是彰显优势特色,提高智库能力水平。突出教学、科研、咨询“三位一体”办学特色,突出“行政”学科特色,突出开放办学特色,努力提高咨询服务质量。
三是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智库管理体制。着力打造智库拳头产品,加强综合性、开放式和网络型智库平台建设,深化组织协调、咨询研究、经费使用、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学院智库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智库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广大教研人员在智库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发挥学员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广泛吸收和组织学院兼职教师和院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咨询研究,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结构合理、有特色高水平的智库专家队伍。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形成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