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
二论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认清我国长期向好发展前景。这既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科学分析经济形势、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则。
刚刚过去的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从长远看,基于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这是我国经济形势的主流。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发展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长期大势,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抽丝剥茧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既要看当前,也要看长远。立足基本国情,始终保持顺应长远发展要求的战略定力。国民经济运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变化,往往牵涉其背后诸多变量的相互作用。其中,既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有长期因素的困扰;既有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也有结构性矛盾的制约。
面对纷繁多变的经济形势,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前些时候,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市场销售增速均有所放缓,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是否会出现较大回落。对于这种局部的短期变化,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度担忧,尤其不能动摇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定力。这是因为,我国不仅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经济总量大、影响因素多,有些经济指标出现短期波动,是一个大国发展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4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但国民经济长期在波浪中前行。这说明,只要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部分指标上下波动,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既要有善于捕捉重大机遇的全球视野,又要有洞悉矛盾本质的全局眼光。认清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发展呈现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复杂特征。一方面,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演变,大国关系面临深入调整;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进。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机遇,就蕴含在危和机同生并存的变局之中。从国内看,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主要是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经济运行变中有忧,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结构性矛盾交织,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是我们通往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阻力和无可回避的挑战。说到底,就是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的影响依然存在,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为此,唯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才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变经济下行压力为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既要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进取,还要直面现实扫清发展障碍。从未来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深刻变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和拓展,带动了生产要素全球流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从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看,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不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重要成果,加大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及时出清。绝不能纠结于眼前代价、惧怕调整“阵痛”而行动迟缓,更不能给高质量发展遗留障碍。
着眼于长期大势认清当前形势和我国长期向好发展前景,既是增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源泉,更是激励我们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目标动力。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顺应发展大势,把握发展规律,不畏艰险、坚定前行,就一定会赢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权。